公益觀察丨一周公益動態(2023年第2期 總第430期)
2023-02-01 404

79f86ae7a4bd6ebaa4e6b9dd33275c4e.jpg

本周提要

1月12日,中國捐贈百杰榜(2022)發布,榜單顯示,2022年中國捐贈百杰榜共有106位上榜人(多人并列),上榜門檻為2000萬元,捐贈總額598億元。而在過去12年,共有1221位上榜人,榜單金額達3488億元。


12月28日,首屆河北慈善獎獲得者名單出爐。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北京、云南、重慶、上海、內蒙古、貴州、遼寧等12個省級(直轄市)設立政府級別慈善獎,弘揚慈善文化,表彰慈善先進,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主題政策


多部門 | 《關于堅決守牢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 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長效機制的通知》

日前,國家醫保局聯合民政部、財政部、國家衛健委和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關于堅決守牢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 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長效機制的通知》(醫保辦發〔2022〕21號)?!锻ㄖ芬蟾鞯剞r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參保率不低于99%,要求提升資助參保政策精準性、規范參保管理服務、促進資助政策銜接。各地醫保部門及時將患者費用負擔信息推送同級防止返貧監測大數據平臺,相關部門按職能聯動實施開發式幫扶或按規定給予基本生活救助或臨時救助,綜合運用商業保險、慈善幫扶、愛心捐助等幫扶措施,保障困難群眾中高額費用負擔患者的基本生活。促進醫療救助資助與其他渠道資助政策銜接,鼓勵地方探索通過慈善幫扶、公益捐贈、村集體經濟收入或扶貧項目資產收益等幫助農村低收入人口參保繳費,采取積極措施提升群眾參保意愿。


多部門 | 民政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在城鄉社區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有關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1月6日,民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關于在城鄉社區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有關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完善社區志愿服務制度,動員居民群眾就近就便開展鄰里互助等活動。推動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承接政府購買服務事項,廣泛參與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建設開發智慧社區信息系統和簡便應用軟件,完善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信息化支撐,推動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與居民群眾需求精準對接,并為老年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殘疾人等群體保留必要暢通的線下渠道。


湖南 | 湖南醫保局等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通知》

《關于進一步做好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通知》提出,縣市區醫保部門要與民政、鄉村振興、殘聯等部門建立信息比對機制??h市區醫保部門要及時掌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包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成員、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難對象(以下簡稱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困難群體)以及穩定脫貧人口動態新增或退出情況,及時更新信息系統身份標識并推送至同級稅務部門。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困難群體及穩定脫貧人口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含再救助)后,政策范圍內年度個人累計自負住院和門診醫療費用高于1萬元的部分,享受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探索成立醫療幫扶基金,加強對因大額醫療費用產生因病返貧致貧風險參保人員的醫保幫扶;可通過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平移、慈善捐贈、惠民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結余等籌集資金。醫療幫扶基金支出范圍不受醫保目錄限制。


四川 | 四川省政府印發《“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

1月5日,四川省政府印發《“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正式提出“9·5”瀘定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路線圖”,計劃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災后恢復重建任務,災區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恢復,達到或超過震前水平,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對此,《規劃》提出五個方面的重建重點任務,分別是住房重建和城鄉建設、景區恢復和產業發展、公共服務重建、基礎設施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根據《規劃》,重建范圍為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區域(城鄉住房維修加固和恢復重建覆蓋到地震烈度6度區),主要包括甘孜州瀘定縣、康定市、九龍縣和雅安市石棉縣、漢源縣、滎經縣、天全縣的27個鄉鎮(街道),面積1028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26.7萬人。


常州市 | 常州市出臺《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方案》

常州市出臺了《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方案》,強調對特困人員、困境兒童中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救助比例由80%提高至100%;其他救助對象給予80%比例救助。對患省定罕見病的救助對象,在定點治療機構治療經罕見病用藥保障資金支付后的剩余藥品費用,給予50%比例救助。將雙通道單獨支付藥品、特定病藥品納入醫療救助保障范圍。普通門診年度救助限額由1千元提高至1萬元;門診慢性病、特殊病、雙通道單獨支付藥品、特定病藥品、省定罕見病藥品和住院共用救助年度限額,并由15萬元提高至20萬元。



組織發展


紅十字會 | 中國紅十字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在京召開

1月16日,中國紅十字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2022年,全國紅十字系統工作進展: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二是持續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積極參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總會全年啟動疫情應急響應68次,調撥應急物資總價值3.1億元,總會全年啟動自然災害應急響應19次。三是深入開展紅十字生命教育行動,開展應急救護工作。全年全系統共開展取證培訓283萬余人,普及應急救護知識5231萬余人次,累計在公共場所配備AED4.3萬余臺,施救180余例。四是大力實施人道救助,推進三獻等工作。截至目前,造血干細胞庫入庫志愿捐獻者數據達318萬余份,全年實現捐獻造血干細胞1968例;全國器官捐獻志愿登記累計達584萬余人,實現捐獻4.3萬余例,捐獻器官13萬余個。五是不斷匯聚人道力量,人道資源動員取得新成果。2022年,全國紅十字系統財務收入共計225億元,首次推出紅十字會透明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努力做好捐贈人與受益人服務。六是廣泛傳播紅十字精神。截至2022年底,全國有注冊紅十字志愿者235萬人,紅十字志愿服務組織2.2萬個。七是深入開展對外交流,向烏克蘭、阿富汗、湯加等國開展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獲得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授予的最高榮譽亨利·戴維遜獎。八是加強港澳臺紅十字工作,首次舉辦內地與港澳臺紅十字青年線上應急救護交流活動。九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基金會 | 北京市曜陽公益基金會成立,關注“一老一小”

1月12日,北京市曜陽公益基金會揭牌儀式舉行。該基金會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發起,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冊登記?;饡荚诔浞职l揮公益慈善組織作用,凝聚社會各方愛心和力量,整合社會資源,參與養老服務和托幼育幼、扶貧濟困工作,協助黨和政府解決“一老一小”問題。



捐贈


整體情況 | 2022年12月大額捐贈一覽:企業及個人捐贈超11.5億元,抗疫領域捐贈劇增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12月共出現30筆來自企業和個人的千萬元及以上大額捐贈(含承諾捐贈和物資捐贈),總金額超過11.527億元。5筆上億元,5筆過5000萬元。據公開報道,2022年12月捐贈金額達到億元及以上的有5筆,其中前4筆均投向教育領域。


資助活動 | 天使數字化巡診包助力鄉村地區抗擊疫情

2022年11月,在國家鄉村振興局指導下,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聯合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發起“天使工程—鄉村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計劃”,面向村醫提供急需的診療設備及培訓支持。天使工程項目向村醫發放天使數字化巡診包,包內配有血氧儀、心電圖儀等在疫情應對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實用設備。巡診包內還配備了平板電腦,檢測結果可通過設備藍牙自動傳輸至平板系統存儲,方便村醫對轄區內居民健康狀況進行數字化統籌管理,減輕村醫工作負擔。


為了盡快向欠發達地區鄉村醫生提供設備援助,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向7省10縣的1400余個行政村衛生室的村醫發放診療設備,支持廣大鄉村地區抗疫工作?;饡€將聯合專業醫療培訓機構,邀請行業專家,提供線上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健康監測、用藥及康復指導、應急處置等方面。


資助活動 |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向上海、北京捐贈救護車及急救設備

1月10日,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攜手匯思、霖瓏云科捐贈的2輛負壓救護車和50套自動上車擔架在上海交付使用,用于支持上海醫療機構開展新冠患者轉運救治等工作,助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1月12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應急救護車輛捐贈儀式在北京市紅十字會急救中心舉行。此次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向北京市紅十字會救援服務中心捐贈3輛應急救護車及配套車載設備、50張自動上車擔架床,用于支持北京新冠患者轉運、救治等工作,常態化下轉為紅十字系統應急救護使用,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份紅會開展救護轉運相關工作,2022年12月份以來,各級紅十字救護轉運隊已出車11596次,轉運病患11089人,部分省份組織8149名志愿者開展宣傳宣教、照料關愛、送醫送藥等志愿服務165290次。截至1月10日,中國紅十字救護轉運隊已在京承擔3817次救護轉運任務。


資助活動 |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攜手昕銳醫學向多地捐贈醫用防護服

昕銳醫學科技(山東)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醫學應用研究和新冠表面抗原檢測試劑、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生產銷售為主的企業,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多次捐款捐物支援各地抗疫。近日,該公司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的總價值41.76萬元的3480套一次性醫用防護服陸續運抵湖北省英山縣、廣水市、洪湖市及江西省吉水縣,并發放至當地醫療、社區等抗疫一線人員,助力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


資助活動 |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為北京快遞小哥發放2000個防疫關愛包

12月30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蘇州匯思集團和霖瓏云科發起的“匯思霖瓏新業態從業者關愛行動”,向北京的快遞、外賣人員等新業態從業者發放2000個“防疫關愛包”。圖為建國門街道快遞配送站的快遞員收到防疫關愛包。12月30日,建國門街道快遞配送站,工作人員將防疫關愛包送到快遞員手中。此次活動聯合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及朝陽區的部分街道辦事處、新業態從業單位等共同開展,在建國門、北新橋、東湖等街道發放。


資助活動 |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攜手愛心力量捐贈的“負壓救護車”和“自動上車擔架”在長寧交付

1月10日上午,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攜手匯思、霖瓏云科捐贈的2輛“負壓救護車”和50套“自動上車擔架”在長寧交付。


資助活動 | 陳竺赴江蘇開展紅十字博愛送萬家活動

1月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赴江蘇省宿遷市走訪慰問困難群眾,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以及紅十字會的關懷和溫暖。


此次紅十字博愛送萬家活動中,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共向江蘇省困難群眾發放2300個溫暖箱,江蘇省紅十字會系統共匹配價值近5000萬元款。


自1999年至今,“紅十字博愛送萬家”已連續開展25年,受到社會各界廣泛歡迎。


資助活動 | 助力百姓防疫 湖南省紅十字會發放健康防護箱10000個

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湖南省紅十字會第一時間啟動“紅十字送健康行動”,多方籌募資金,向全省最易受損人群發放健康防護箱10000個。此次發放的健康防護箱包含布洛芬片、退熱貼、口罩、消毒產品等防護用品和藥品。在健康防護箱發放現場,志愿者耐心地給群眾講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指導群眾科學合理地對癥用藥。


資助活動 | 復星基金會聯合復星醫藥、真實生物向中西部180個縣捐贈1億元阿茲夫定

2023年1月9日,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下稱“復星基金會”)聯合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河南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向中國農村地區捐贈價值1億元人民幣的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這批藥品將分階段捐贈至中西部農村地區,覆蓋180個縣。


為幫助農村地區平穩度疫,1月6日,復星基金會啟動“鄉村暖冬計劃”,除了捐贈藥品,還將聯合復星及外部合作伙伴,以線上直播、在線問診等形式,對農村基層醫務工作者開展相應的用藥和健康管理培訓。


資助活動 |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攜手我會援助全國22個縣“小紅花健康守護包”及愛心服務

2022年12月21日以來,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攜手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共同開展“懸壺安心”救援項目,倡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公益組織,聯動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的鄉村藥店,為脫貧戶、邊緣戶、五保老人、低收入群體、困境兒童、80歲以上高齡老人、重度殘疾人員、大病人員等弱勢群體提供免費的抗疫藥品和有溫度的藥品服務。聯合定制的“小紅花健康守護包”首批面向全國6個省/直轄市22個區/縣。截至目前,四川?。?個區縣)、貴州?。?0個區縣)、重慶市巫山縣已完成藥品采購和健康守護包手提袋制作并開始運送,重慶市奉節縣、安徽?。?個區縣)的手提袋等物料正在制作中,制作后將有序運往受益縣愛心藥店。


企業慈善 | 阿里巴巴緊急捐贈1.25億元,為全國60多萬個村每村配備兩臺血氧儀

阿里巴巴集團通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1.25億元采購指夾式血氧儀。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專班統一安排下,第一批血氧儀已發出。專班將梳理各省的村衛生室需求量、組織生產備貨、統一進行調配,再由縣一級政府協調發放到各村衛生室。第二批血氧儀將于近日向山西、內蒙古、吉林、四川、海南、云南等11個省份發出。阿里巴巴旗下菜鳥將為這些省份的物資配送提供物流支持,確保緊缺物資在2-3周內送到最有需要的農村老年人身邊。


企業慈善 | 助力新冠疫情防控,騰訊開放物資捐贈及技術馳援

隨著我國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騰訊向全國多個省市發放3萬個“小紅花防疫包”,聯合各地公益慈善組織及藥店對超過2萬個困境家庭提供醫療資助。騰訊基金會聯合了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等合作伙伴,于2022年12月29日開始發放第一批“小紅花防疫包”,主要包括抗原、口罩、體溫計等防疫物資,且為老人特別配備了“社區醫院聯絡卡”。騰訊公益平臺也升級了“公益項目動態”的“數字簽收能力”功能,在慈善組織完成防疫包物資的管理、發放執行、并由受助人簽收的整個鏈條里,讓執行過程更透明、物資流轉更快捷、人員調度更清晰。


此外,騰訊基金會聯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了“小紅花健康守護計劃”。一方面聯合愛心藥店,根據老人需求提供測溫、藥品和用藥指導。另一方面騰訊基金會聯合在地社會組織,為老人提供送藥、了解老人需求對接醫療資源等服務。首期面向湖南、重慶、四川、貴州四地22個區縣發放,與當地衛健局、市場管理局、民政等部門合作,每個區縣選定1000人受益人,總受益人為22000人。


騰訊基金會還聯合愛德基金會共同發起“小紅花社區共享計劃”。首批面向北京、廣東珠海、云南滄源3地的社區、老人院和服務驛站提供制氧機和血氧儀。預計直接服務約2700名有需求的老人和居民。


企業慈善 | “京東健康應急小藥箱—鄉村用藥支援” 公益項目啟動,首批面向5省3.7萬村民捐贈退燒藥品

日前,由京東健康與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聯合發起的“京東健康應急小藥箱”公益項目啟動鄉村用藥支援行動,覆蓋3.7萬名鄉村群眾。京東健康在1810家京東“愛心東東”商家支持下,首批面向河南、貴州、甘肅、陜西、廣西共5個省級行政區的8個村鎮捐贈退燒藥品,覆蓋3.7萬多名鄉村居。


自2022年12月上旬開始,在工信部的部署和指導下,京東健康相繼與天津、寧夏等省市政府合作,重點滿足縣鄉村民眾對于退燒藥、N95口罩、抗原檢測試劑盒等重要藥品和物資的需求。


嚴冬時期,新冠病毒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疊加,針對這一問題,2022年12月中旬,京東健康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白求恩公益基金會三方共同發起“醫暖仁心”公益項目,邀請到河南省胸科醫院三位專業醫生,為河南省農村地區困難老人提供在線問診咨詢服務。



行業動態


研究成果 | 《2022年中國慈善信托發展報告》發布

2023年1月13日,中國慈善聯合會與中國信托業協會聯合發布《2022年中國慈善信托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兩家協會第二次聯合發布該《報告》。此前,中國慈善聯合會慈善信托委員會已單獨或者聯合連續六年發布慈善信托年度發展報告?!秷蟾妗凤@示,2022年我國慈善信托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從備案單數和規模來看,截至2022年年末,我國慈善信托累計備案數量達到1184單,累計備案規模達到51.66億元。其中,2022年備案數量達到392單,比2021年增加147單,創歷年新高;備案規模11.40億元,較2021年增加4.93億元。從地域來看,慈善信托備案區域范圍更加廣泛,備案機關數量持續增長,46個民政部門實現首次備案突破,全國慈善信托備案地區累計覆蓋28個省級行政區;從慈善信托的財產規模來看,浙江省、廣東省、甘肅省累計備案規模領先,其中浙江省累計備案規模達到15.38億元,是目前唯一突破10億元的省級行政區,廣東省、甘肅省分別為9.12億元和7.97億元;浙江省、北京市、廣東省2022年度備案規模領先,其中浙江省備案規模超過4億元,北京市、廣東省也分別達到了2.44億元和1.27億元。


研究成果 | 2022中國捐贈百杰榜發布暨財富向善趨勢研討會召開

1月12日,中國捐贈百杰榜(2022)發布暨財富向善趨勢研討會在京召開。該活動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提供學術和平臺支持。近15萬人次在線觀看了本次活動直播。報告編制團隊對2022年上榜的大額捐贈者、數額、領域、方向、趨勢進行了梳理分析,并對百杰榜發布12年來的主要發現進行了回顧。榜單顯示,2022年中國捐贈百杰榜共有106位上榜人(多人并列),上榜門檻為2000萬元,捐贈總額598億元。而在過去12年,共有1221位上榜人,榜單金額達3488億元。


會議論壇 | 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深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1月5日,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總結了我國2022年應急管理工作的成就,并對新一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22年,我國積極應對極端天氣事件,在安全風險防范、搶險救援救災、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方面取得新成效。全國生產安全事故、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7.0%、23.6%;全國自然災害受災人次、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與近5年均值相比分別下降15.0%、30.8%、63.3%、25.3%,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創新中國成立以來年度最低。

會議指出,2023年應急管理方面工作要重點關注以下方面: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筑牢清晰嚴密的責任體系;常態化風險管控,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季節變化、重大節日和活動特點,推動有針對性落實防范應對措施;推進信息化監測預警,加快建設國家災害事件、安全事故電子地圖等,推進災害風險綜合監測預警,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長效化工程治理,加快實施“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綜合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等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提高救援處置和保障能力,建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區域應急力量,推進消防救援隊伍整合改革與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支持專業救援隊伍和社會應急力量建設,強應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積極開展社會應急力量能力分級分類測評試點,形成協同救援合力。


社區治理 | 北京市朝陽區不斷完善社區治理體系建設——超大城市社區治理的“朝陽答案”

社區是最基本的治理單元,事關居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去年以來,北京市朝陽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以體系建設為關鍵、以精細治理為基礎、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隊伍建設為保障、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完善社區治理體系,著力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鄉村振興 | 北京市首個鄉村振興實踐基地落戶延慶

8日,延慶區井莊鎮鄉村振興大會暨鄉村產業發展商會第一次全體成員大會在井莊鎮政府召開,會上發布了“井莊鎮2023年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計劃”。北咨公司與井莊鎮政府簽訂項目策劃協議,本市首個鄉村振興實踐基地落戶井莊。作為井莊鎮助力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大會上還成立了“井莊鎮鄉村產業發展智庫”,智庫專家將立足井莊鎮實際,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互聯網慈善 | 微博發布12月公益簡報:公示年度項目成果,持續打造公開化透明化的公益行業動態

微博發布12月公益簡報,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微博共益計劃”已累計向200余個公益項目,投放價值約4億元人民幣的公益廣告資源。

今年12月,微博公益聚焦于啟動#公益微盤點#和#致敬堅韌的力量#等年度盤點活動;發起尋找#有愛月捐人#計劃,倡導一起月捐持續助力公益;面對疫情新形勢,聯動愛心組織開展#抗疫守護計劃#愛心幫扶行動;發布11月公募基金會公眾影響力榜及#公益號成長計劃#賬號名單,助力行業生態建設與發展等相關公益內容傳播。


慈善表彰 | “2022年度杭州最具影響力網絡公益項目揭曉”

2022年12月31日到2023年1月6日,“2022年度杭州最具影響力網絡公益項目”評選的入選項目在橙柿互動App上公示,有10萬多人次的網友為自己喜歡的網絡公益項目留言點贊。最終,“益”起種太陽鄉村振興公益項目、“Ai館就管”鄉村博物館數字化公益項目、網易公益小蝸牛讀書館等10個公益項目從82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問鼎“年度十佳”。


慈善表彰 | 公布!首屆“河北慈善獎”獲獎名單揭曉

近日,河北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關于表彰首屆河北慈善獎獲得者的決定》,授予陳奇峰等37個愛心個人、愛心團隊、捐贈企業和慈善項目“河北慈善獎”。


應急救災 |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與交通運輸部聯合開展2023春運“交通救護伴行”活動

為貫徹落實《關于推廣普及交通醫療急救箱伴行計劃的指導意見》及《關于開展“關愛生命 救在身邊”活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春運出行安全,助力健康中國和交通強國建設,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與交通運輸部在2023春運期間聯合開展“交通救護伴行”活動。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向浙江、湖北、廣西分別捐贈“交通出行便攜急救包”1萬個,重點配置到交通運輸場站、公路服務區、公共交通工具等,為春運提供服務保障。


抗擊疫情 | “小紅花健康守護計劃”支持33家社會組織開展抗疫行動

面對當下防疫資源短缺的痛點,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愛德基金會、上海仁德基金會4家基金會共同發起“小紅花健康守護計劃”,從防疫物資、社區共享制氧機/血氧儀等方面守護高齡老人等重點人群的安康。

“小紅花健康守護計劃”于1月11日面向全國社會組織公開招募以來,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共收到來自貴州、廣西、甘肅、湖南、寧夏、四川、福建、山東、廣東、浙江、重慶、山西、安徽、江西14?。ㄗ灾螀^、直轄市)260余家社會組織預申報,最終正式申請114份。經評審,33家機構入選“小紅花健康守護計劃”。項目發起方后續將根據項目操作手冊,支持各社會組織開展行動。


醫療救助 | 我省經濟困難白癜風患者將獲醫療救助

中國關心下一代健康體育基金會愛心行基金皮膚病公益項目“白癜風定點醫院”近日在蘭州中研白癜風醫院正式落戶揭牌,甘肅省經濟困難的白癜風患者將獲得醫療救助。


醫療互助 | 溫州甌海:微型醫療急救站筑起防疫“同心圓”

溫州市甌海區潘橋街道在林橋頭社區周轉房臨時設置微型醫療急救站。醫療急救站實行“八個一”標配,由1名街道干部、1名社區干部、1名專職網格員+1名社區醫生組成一支“3+1”健康服務團隊入駐周轉房開展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做好協助轉診、健康宣教、初步急救處理工作,方便周轉房老年人就醫看病。硬件設置上,還配備了呼吸機(含便攜式血氧儀)、應急藥箱、電腦等,社區根據工作實際制定人員輪班表。目前,健康服務團隊已完成多戶高齡老年人入戶健康檢查,對慢性基礎疾病和感冒發燒等癥狀進行排摸,完善重點人群三色管理。


志愿者 | 寧波養老護理員短缺 社會組織助力解難

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養老機構工作人員長期處于封閉管理和高強度工作中,出現養老護理員感染新冠,人手嚴重不足的局面。寧波市各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站出現送餐問題。海曙、鎮海、江北等區的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先后發出養老護理員招募令,招募一批有護理經驗的志愿者共同守護老人的身體健康。


低保救助 | 河南:80億元補助金下達個體戶等將得到救助

近日,河南省下達應對疫情補助資金80億元,以有效緩解基層財政運轉壓力。河南省這筆補助金安排困難群眾生活保障補助30億元,主要用于對于低保對象、低保邊緣人口、監測對象等困難群眾參加2023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按照35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全額補貼;對納入臨時救助范圍的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如因收入減少導致繳費中斷的,各地結合實際情況,給予一次性補助;對受疫情影響導致收入減少生活困難的個體經營者、非全日制勞動者等靈活就業人員,經本人申請可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具體救助辦法和救助金額由各地結合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各地可結合實際對受疫情影響基本生活困難的未參保失業人員、暫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低保邊緣人口、監測對象以及其他基本生活陷入臨時困境的家庭和個人,經本人申請,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救助標準可參照困難群眾一次性生活補貼標準(210元/人)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