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機構介紹
首頁
院長專欄

79f86ae7a4bd6ebaa4e6b9dd33275c4e.jpg近期,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執行院長高華俊受邀參加2022年第五屆社會責任大會并圍繞《開發中國社區慈善萬億金山》作出分享。高院長結合實際案例表示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社會政策方向也就決定了慈善事業的發展方向。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慈善事業已由原來的備選項變成了現在的必選項,發展社區慈善,也成了滿足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需求,同時他呼吁大家都能共同攜手,肩負起慈善興國的使命,推動中國慈善興旺發達。以下為發言文稿整理,文章經過編輯,但盡量保持了高院長演講的核心內容。

1.png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是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的高華俊,很高興有機會來參加“第五屆社會責任大會”。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開發中國社區慈善的萬億金山。 


中國社會現在已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那么現階段的社會政策方向,其實也就決定了慈善事業的發展方向。在去年8月17號,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的時候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要正確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這些論述指明了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社會政策方向,同時也表明我們慈善事業進入到了基礎性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說從過去的一個“備選項”,現在已經變成了“必選項”。 


這張照片是2019年3月23日中意兩國領導人見證簽署“中意慈善論壇備忘錄”的場景。中間這三位:右邊這位是意大利都靈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喬;中間這位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方晉;左邊這位是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這張照片是一個歷史性的見證,也表明了咱們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對于慈善事業發展的一個期盼。 

2.jpg


我今天演講的內容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如何去發現身邊的慈善金山。 


慈善是金山 

為什么慈善是一個金山?其原因是基于這樣一個判斷:中國的慈善現在是一個“倒二八”的結構,同時這也是一個雄厚的社區慈善沃土。 


世界慈善與中國慈善有所不同。在國外,80%左右的慈善捐贈都是捐贈到社區,而且用于社區,比如說美國、歐洲,甚至東亞一些國家都是這個情況。美國的慈善行業主力很多都是社區慈善基金。另外,美國的居民日常是有很多捐贈習慣的,而且就是在自己的社區,或者是教區內進行捐贈。他們實行捐贈、做志愿服務、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這是國外的一個普遍現象,即80%是在社區做慈善。但是中國不太一樣,中國80%甚至更多是捐贈并用于社區之外的。如果大家注意到的話,中國過去有一個數據,就是接近80%的捐款都是來自企業和慈善家,公眾捐款大概只在20%-30%,現在大體上也是維持這種情況。所以說中國是一個“倒二八”的慈善結構。 


那么如何來開發設計慈善的萬億金山呢?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中國14億人口都能夠在社區和村莊內做到人人捐贈、人人參與社區公益,那么這完全就有可能是一個萬億元的慈善資源。因為14億人口基數的話,比如說一個人一個月捐一百塊錢,那么一年就是一千兩百塊錢。以我們14億人口的基數來計算可能一年就是一萬多億,何況還要加上物資的捐贈,服務的捐贈,還有人和人之間的互助,所以這種慈善的潛力是非常大的。 


從中國慈善的發展方向來看,就應該是把社區慈善的潛力挖掘出來,這是一個發展方向,讓慈善真正能夠成為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現在各地都在發展月捐、日捐等各種各樣的,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的捐贈形式,就是讓捐贈成為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習慣,這其實是社區慈善,也就是現代慈善的一個最大的奧妙。


3.jpg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些案例。從捐贈規模來看,現在有億元縣,有億元市,還有十億元省。例如,湖北省黃梅縣的慈善會,連續幾年的捐贈額都超過了一億元;還有河南省的平頂山市的慈善會,在今年9月的99公益日,鄉村振興專項的捐款過億,達到了1.12億元;而河南省在今年9月份,全省慈善會系統捐贈超過了十億元。河南雖然是一個人口大省,但是經濟還不算是那么發達,即便如此它的捐贈仍然超過了十億元。 


我們再來看一個來自原國家級貧困縣的案例。河南的魯山縣,原來是平頂山市下面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而今年9月份,該縣動員了53.9萬人來參與慈善捐贈,籌集善款達到了2432.9萬元。在這次捐贈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七個捐贈過百萬元的鄉鎮,還有多個捐贈過十萬元的村莊。 


那么所謂的魯山模式,我概括有這么幾點:一是全民參與,即廣泛的開展人均捐一元的活動。二是縣慈善會民政系統來落實,鄉鎮的黨政領導站在一線,黨員帶頭,村黨支部來落實。三是鄉賢回鄉參加慈善活動。大家知道“新鄉賢”現在也是一個新的潮流,在魯山縣開展的慈善活動過程當中,鄉賢,比如王振耀院長,他就是魯山縣人,帶頭回鄉幫助當地開展慈善活動,幫慈善會出謀劃策,并且參與倡導動員和推動的工作。四是捐款是村收、村支,鄉統縣管,既做到了取之于村,用之于村,同時通過鄉統縣管,又做到了管理上的統一,做到了慈善的公開透明公正,以及達到了管理標準化。 


那么我們再看一下省級慈善會,耀眼的99公益日捐贈。不光是河南,還包括重慶、陜西、江蘇等等地方都做了良好的組織工作。過億元的捐贈,還有項目平臺的開發都在展開,說明它是一個復合型的活動,不光是捐贈,而是一種慈善項目的綜合開發。同時北京今年9月也發起了百元捐贈活動,所以這在全國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湖北慈善會的系統,年度捐贈輕松的就過了10億元,它的奧妙在什么地方?剛才我提到了縣級慈善會,例如黃梅縣慈善會年年都捐贈過億。其實這是因為該縣有一個幸福家園項目。這個項目普及到了全省鄉村,同時通過全省的聯動開展集中的培訓,省級資源實際上形成了一體化的工作機制。 


科學推動社區慈善發展 

接下來看第二部分,通過科學設立項目來推動社區慈善基金的發展。我認為科學設立項目的關鍵是要與社會緊迫的問題緊密結合。這些緊迫問題,比如說大病救助,一老一小一殘等等,這些都是現在非常緊迫的,非常熱門的社會問題。 


首先,要圍繞解決社會突出問題來設計慈善項目。一是投入民生工程,這其中包括民生的各個方面,比如說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等等。 


接下來是鄉村振興方面。在脫貧攻堅戰役取得決定性成功以后,整個中國鄉村建設進入鄉村振興的新時代。那么一系列緊迫問題就需要得到解決,包括提升鄉村的整個生活環境、生活質量、生活照料服務等等多方面的需求都涌現出來。慈善在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然后就是科技引領。比如說99公益日,這是騰訊的一個項目。同時其他的領頭科技企業,像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等,都在慈善方面有很多創新,有很多引領。也就是說為了發動全國的社區慈善,科技其實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推動整合和提升的作用,這就是科技引領。 


那么整個社區的慈善發展,其目標是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參與到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當中去。無論是鄉村振興也好,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推動,它的根本是中華民族的巨大復興的歷史背景。所以圍繞解決社會突出問題來設計社區慈善項目,主要指的是這一方面。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中華慈善總會發起幸福家園工程,前面我已經提到了,它是發源于湖北的一個很有創新性的項目?,F在由中華慈善總會向全國來發起,它的正式的名稱叫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通過這樣一個工程,做到全國所有的行政村和社區都可以設立具有獨立籌款功能的村社互助基金,這是一個規模非常廣闊的工程。大家可以設想一下這種慈善開發的場景,通過推廣這樣的幸福家園工程,它可以達到怎樣的覆蓋面和規模。在社區的層面要實現社區組織、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會志愿服務和社會慈善資源等方面的融合,也就是現在大家經常提到的“五社聯動”。通過這樣的融合來實現整個這樣的慈善項目的推廣。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宮蒲光會長,他對幸福家園工程的評價是“一個新時代的希望工程”,也就是說這個項目可以向中國青基會的希望工程項目一樣能達到可持續性,并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 


社區慈善的實現途徑 

最后第三部分,我想討論一下社區慈善的實現途徑。社區慈善是人人可及的,那么從具體的途徑來講,首先是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現在開展的轟轟烈烈,各地治理的都很熱鬧,所以黨建引領毫無疑問是第一條經驗。 


接下來健全組織體系和網絡,這也是實現社區慈善的一個重要途徑。這其中特別需要注重去依托專業的慈善組織系統來開展社區慈善。這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要保持它的專業性,管理的規范性,包括在運作過程當中的透明和公正。注重社區去開發慈善項目,它的基本使命是要建立更為扎實的社會支撐體系,就是扎根于社區來開發慈善項目,它才會有扎實的社會支持。同時要鼓勵人人參與,使大家都能夠融入到社會當中。那么最適宜的途徑是從社區開始,實現新的社區凝聚。 


舉一個安徽省的例子。目前安徽省正在全面探索社區基金,開展全省性的試點。善行安徽行動方案2022~2025年,這是一個三年的慈善行動方案,這個方案提出要實施社區慈善組織培育計劃,也就是說要通過政府資助,集體經濟支持,居民單位企業自愿捐獻等方式,以救濟社區服務、社區治理、社區發展為重點,以村社或鄉鎮街道為單位來廣泛的建立社區基金。最近一年安徽在皖北、皖中、皖南分別開展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社區慈善基金試點,以社區的資源來解決社區的問題,推進五社聯動,完善社區治理體系,這是一個大的方向。 


其中一個比較優秀的案例,我們稱之為銅陵模式,其在整個安徽的探索過程當中是很有代表性的。銅陵模式就是依托銅陵市慈善會,依托慈善的專業平臺、專業支撐體系。這個項目目前已經開展了20多個社區慈善基金試點,從制度的完備,運作的規劃,以及在推動社區慈善基金過程當中,涌現出來的很多鮮活案例,可以看出來這種模式非常有活力。通過培訓體系的專業指導,在基層的村社已經培養出了一些很有活力的基層慈善工作人員。目前銅陵模式也得到了民政部的政策研究中心的關注,現在正在總結這樣的模式,未來有可能去進一步推廣。 


要實現這個人人可及的社區慈善,我認為還是需要與積極老齡社會建設、家風家教這樣一些工作相融合。比如說與積極老齡社會建設結合起來,就可以去開發各種各樣的基于社區的老年服務,推動積極老齡化,開發老年人社會價值的活動,還有時間銀行等等這樣的社區養老專項活動。 


那么與家風家教相融合,也可以開發出很多很有特色,很接地氣的一些社區慈善項目。比如學習、修養孝道等傳統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當中發揮新的作用,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和倫理道德觀念。 


同時還可以推進藝術學習,音樂學習等等。我發現在武昌,當地建立的社區管樂團非常有意思,很有創新性,很有活力,經常開展這種社區的音樂活動,整個把社區都帶活了,這個案例是非常有價值的。 


總的來看,發展社區慈善是為了滿足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的需求,當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要想深度解決,就需要這樣的中國至善來創造美好生活,滿足人們的需求。我認為美好生活的三大基礎性社會工程,包括養老服務、兒童福利與保護、各類重度殘疾人的康復與照料。這三大基礎性社會工程,是首先需重點去滿足的。這些以人為本的社會服務也是慈善與需求的全面交匯,一旦實現了這樣的交匯,那么整個中國社區慈善的潛力就打開了。 


中國萬億金山其實正在向我們的慈善招手,向我們的新社會建設招手。中國慈善等著我們去開發,去行動,去實現新的目標。最后也是希望我們能夠共同攜起手來,肩負起慈善興國的使命,推動中國慈善新的興旺發達,責任就在我們肩上。以上是我的演講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