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由深圳市深圳未保主辦的 “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與發展研討會” 成功舉辦。
研討會開始以深圳市未成年人保護四級網絡建設為核心,通過提供未保工作經驗,打造深圳特色未保服務體系為主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院長受邀發表了主題為 “中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建設瞻望” 的線上演講。以下為發言文稿整理,文章經過編輯,但盡量保持了王院長演講的核心內容。
來說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是一個基礎工程。從理論意義上來說,兒童發展與保護水平是現代國家文明進步的標尺,我認為這是毫無爭議的。同時,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體系,是國際社會尤其是進入發達社會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是各國提高人口素質、增強國家競爭力的戰略舉措。
在這里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發達國家先是做了很多的社會福利,使他們進入到了更高的階段,比如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的保護設施以及未成年人的保護體系,都是繼社會福利之后提升國家發展水平的重要舉措。正因為如此,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多個角度強調保障兒童合法權益,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
而現在兒童發展已經作為國家基本戰略納入政府規劃。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在原來的政策基礎上對未成年人保護更加重視,更加有行動感,迫切感。
兒童作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兒童工作被賦予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戰略意義。我想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我國人口政策實現重大調整,從放開二胎到鼓勵三孩。我認為,在短短幾年之內,黨中央和國務院下這么大的決心來調整政策,這是我們國家對兒童發展政策重視的一種體現。
目前,以攀枝花市為首,有些地方已經開始行動,大力獎勵實現三孩的家庭。
同時,“幼有所育,學有所教” 更為明確的納入到基本公共政策,這意味著國家機關就要成立相關的公共管理部。目前很多地區都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果,由此可見基本公共政策是不斷在擴展、增加的。
從數據上看,我們國家也迫切的需要調整有關政策,否則將會影響國家后續的發展。所以二十大以及《“十四五”規劃與2035遠景目標》將兒童發展列為了重要發展方針。
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在去年給我們帶來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而這次的法律是非常具體的。其中的“六大保護”制度框架和體系的全面確立,以及中央政府有關部門配套文件和各地配套實施辦法等集中出臺,已經取得突出進展。
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小組的成立在加強重大問題研究、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強化基層工作力量等發揮了重大作用。使民政部門在未成年人保護體系中被賦予了重要職能。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貫徹《未保法》是一場廣泛的社會建設革命,是社會體系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的一大步。以行政職能的強化為樞紐,來推進、促動六大保護體系建設。而我們作為未成年人保護的工作者,是有偉大使命的,也是具有挑戰性的。
我的第二個體會就是深圳的探索經驗以及它對于全國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幾年前,從我開始了解深圳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深圳的工作者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感動。所以我認為有必要把深圳的經驗展示出來。
首先,深圳的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積極探索民政履職的 “三三制” 模式。尤其是深圳建立了市、區未保中心和街道未保工作站的三級未保工作陣地現在正在發揮作用,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過去一直是配角的未保工作,作為體制開始崛起。
深圳組建了 “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兒童福利社工” 的三類服務主體,在原來的社工服務基礎上進行了全面強化。民政部在深圳做社會工作試點,對全國有引領作用,而現在實現了這樣的轉型,把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兒童福利社工結合起來了。我認為隨著大家對這個體系的逐步熟悉會慢慢深入,走在前沿。
在家庭、學校、社區這三大服務場所開展關愛服務,也是一項很有使命和責任的工作。
其次,同樣在深圳建立起來的重要體制還有“民政統籌,部門協同”。與其他地區相同,2021年6月深圳成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但不同的是,深圳的領導小組更加扎實。
由市領導擔任組長、全市33個單位的負責同志擔任成員,并且將辦公室設立在民政局,以此來發揮民政部門的帶頭作用,充分利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以部門聯動帶動服務連結,確保兒童關愛政策在各部門中形成服務主動性。
在派出所、醫院、檢察院等場所全面設立未成年人“一站式”保護中心。我認為這個組織體系十分健全并且在全國范圍內發揮著引領作用。
第三點,深圳主動嘗試,先行示范,打造民生幸福標桿城市。全市十個區,包括新區,在2019年均先后掛牌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市、區兩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履行轄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相關工作職責。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深圳的這十個區都是自改革開放以來開始發展的區,是新的機制,體制建立具有挑戰性,但是速度很快。其中,深圳市龍華區也成為了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的樣板。
第四點,我特別要說的是深圳注重人才培養,特別注重打造便捷可及的服務。我過去就承擔過一些培訓的課程,記得當時培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以及培訓兒童主任。那時大家還不太理解,但是現在看這種做法很有前瞻性。
現在深圳已經連續三年對全市一線的未成年人工作者進行專業培訓,即使大家都知道一線工作者很難專職化,很難長期化,但是深圳各地已經連續三年采取多項措施來推進這項工作?,F在深圳74個街道,663個社區全面實現了街道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配置的全覆蓋,這個也是很難能可貴。
最后我想說的是,深圳走出來的這一條路,特別突出的是凝聚社會力量,發揮社會工作優勢。深圳作為全國較早開展社工探索和實踐的城市,推進了社區建設、社會組織、社會工作 “三社聯動” 的未成年人保護社區服務模式。
現在也連續兩屆創辦創新型兒童關愛服務項目大賽。我也知道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的團隊參與大賽也拿到了一些名次。我認為這些項目舉辦的熱火朝天,這在全國是有引領作用的。
到了2021年12月,深圳正式建立了兒童關愛服務力量孵化基地。這是聚合最廣泛的深圳地區兒童關愛類社會組織,想逐步推動民政牽頭、多部門參與的資源聯動支持模式建設。
這種模式其實是把市里邊的未成年人保護中心變成一個非常強大的孵化基地,變成多個指導中心示范中心,以及信息協調中心。我認為深圳的示范,從政府角度應該是高度重視?,F在,社工隊伍、各類社會組織應該說承擔起責任,在新工作中積極迎接挑戰,進一步努力,真正成為全國的先行示范點、先行示范區或者先行示范市。
接下來大家就會問未來怎么樣,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就未成年保護工作體系建設進行著力?綜合了很多方面,我認為我們要共同努力把握三個大關鍵。
從整體上看,六位一體的體系已經基本建立了。民政部門過去管理兒童福利的時候,我們多么盼望能有這樣一部法案?,F在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把《未保法》寫的非常詳細,給予各方面的保障。所以現在是需要我們來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從法律貫徹落實的關鍵點上來行動。
十四五期間是一個關鍵起步期,深圳有著重要的示范引領的使命。
第一個關鍵點是需要健康的家庭保護理念與規范。二十大報告里特別強調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的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這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大工程。
家庭就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修身齊家是中華文明至善修養的基本理念。然而現在家庭保護基礎根基坦率的說是存在著偏差,有的是對孩子們過分的溺愛,有的是對孩子們過度的要求。這些偏差對于家長們理解孩子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我希望深圳的社工一定要跟學校說,青春期的孩子們會有很多很痛苦很過度的反應,我們在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時候,不能僅僅給他說道德,我們要做到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我覺得這是需要再加強的。不僅是強調把責任落實,同時我們要在未成年保護體系中理論結合實際,給家長們一些指導,給家長們有一些支撐。
第二個點是社區未成年人保護隊伍需要專職化,設施需要多樣化。專職化確實需要我們探索,要實事求是的反映建立一套具有深圳特色的,包含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的服務制度,然后把制度穩定下來做一個標準。
同時設施也需要多樣化,包括兒童之家在內的設施如何與黨群中心起來。孩子們需要的是多樣化,他們的保護也是需要多種多樣的。我在香港、在臺灣、在新加坡看到他們的社工在政府的領導下擁有多種多樣的設施體系。比方說,因為家里邊有沖突,孩子們需要回避一下,需要一個類似于小賓館的設施。我們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意識,我們要引導我們社工隊伍把這些需求都提出來,從而促進政策的調整。
第三個方面,未保工作體系建設需要現代支撐系統。首先要說知識體系,我非常嚴肅的呼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工知識體系。大家知道社工體系是我們從美國學來的知識體系,其中包括工作方法,個案小組等等。但很坦率的說,美國的知識體系和中國的知識體系在社工方面存在著一些不對接的地方,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還沒有注意到如何與群眾工作對接。
美國有教區學區的這樣一個體系,它就是社區的載體。而我們中國有獨立的社區,有黨群工作各個方面。那么如何學會從中國民情人情出發來做基層的兒童社工,我覺得這是深圳可以探索的方面。
第二個是平臺的搭建。深圳作為市一級的單位,應該探索怎么與區、街道合作,來形成多部門聯動,建設未成年人保護平臺。
第三個是人才隊伍。人才是需要培養的,也是需要組織協調的。
第四個是示范項目。未保工作是需要示范,需要專業引領的。
最后就是智慧服務?,F在的信息化發展這么快,我們如何智能化、精準化的開展各種各樣的服務,也是一個挑戰。
總體上我總結了三個關鍵點,這三點是需要我們社會工作者的和民政部門密切互動,所特別注意的三個視角。當然還有其他方面,我這里不一一強調了。我覺得我們的社會工作者任重道遠,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有待于中國兒童社工隊伍的日益發達。我就談到這里,有不對之處請大家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