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機構介紹
首頁
院長專欄

79f86ae7a4bd6ebaa4e6b9dd33275c4e.jpg

2022年11月8日,第七屆亞洲藝術品金融論壇暨“元融無界智擁財富·數字煥活傳統文化”高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下半場聚焦“金融賦能文物藝術品的保護與傳承”以及“元宇宙時代的文物藝術品煥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院長受邀發表了主題為“藝術品財富傳承的慈善張力”的線上演講。以下為發言文稿整理,文章經過編輯,但盡量保持了王院長演講的核心內容。17:31

文明與產業發展

謝謝主持人和各位嘉賓。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藝術品財富傳承的慈善張力。


首先,我想先從兩個視角來定位藝術品。


一個是文明的角度,第二個是產業發展的角度。


第一個視角,在文明的交替與升華之際,從全世界的發展歷史來看,必然伴有藝術的創造與復興,可以展現出一個時代的特點。其中最典型的兩個案例,其中之一是中華文明。尤其是從三皇五帝到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文明創造出了無數的藝術品,現在,它們也成為了非常珍貴的文物。


另一個案例是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之前,伴隨著一場非常深刻而廣泛的文藝復興,并由此誕生了工業革命。


我們現在面臨著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偉大歷史進程,這是由經濟發展的邏輯和能源發展的邏輯決定的。我們需要悠長文化的創造和復興,生態文明必然伴隨著一場廣泛的藝術創造與復興,這是藝術品的內在的邏輯決定的。


而從產業的視角來看,世界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20世紀時展望21世紀時提出了“非自由市場”的力量?!?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非自由市場”的力量,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之間,它既不屬于計劃經濟,也不屬于市場經濟。


彼得·德魯克提出,在21世紀到來之際,有四個部門呈現出了發展的勢頭:政府、衛生保健、教育和休閑。他特別提示,休閑產業在經濟生產力和產量的巨大擴張過程中,占的比例可能是其他三個部門的總和。


但同時,他認為,這些產業都不提供物資,而是產品和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不滿足物質上的需求,而是滿足精神上的需求。這四個部門都不屬于自由市場,不按經濟學家的供求關系規律運轉。所以,德魯克提議,這四個部門的趨勢應當成為戰略考慮的頭等大事,這需要一種非自由市場的經濟學。而這其中必然包含著藝術品。藝術品滿足的是精神上的需求,未來有巨大的市場。


微信圖片_20221114114810.jpg


美乃是至高至善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是,大慈善家很多都以藝術品的收藏為重要的愛好,高端的慈善項目往往支持文物與藝術品的保護與傳承。而這又是為什么呢?秘密應該在藝術品本身中來尋找。


首先,我們要看的是文物與藝術品的特質,這是我們共同的經驗性的感受,也是一種理念性的體會。藝術品是人類文明的集中體現,人類文明的很多方面往往會凝聚為藝術品。


這些藝術品是人類文明創造的體現,人類的創造力最后凝聚為藝術品,也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體現。


其次,愛美才會有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是康德、黑格爾等藝術理論家提出來的理念??档抡J為,美的藝術需要想象力,知性、精神和鑒賞,藝術品是美的藝術的非常重要的體現。天才,是美的藝術的寵兒,美能體現在很多天才的創造之上。


在數字時代,人們需要更為特殊的美感,數字時代的創造更需要藝術,更需要對藝術的鑒賞,更需要精神。同時,現在有一個新興的產業在崛起,這就是藝術金融。我相信,隨著新的綠色文明發展、文明轉型,藝術金融可能會非??焖俚匕l展。


再次,美乃是至高至善。善體現了高端性,不是一般的經驗性的認識。


康德認為,在認識能力中存在著一個居于知性和理性的中間環節,這就是“判斷力”。判斷力既能提升知性,又能轉化為理性,所以他認為,判斷力能促成人的理性,對藝術品的鑒賞是提升審美判斷力的基本體現。


鑒賞,基本上是一個對于道德理念的感性化的評判能力;建立鑒賞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使人們發展道德理念和培養道義情感。所以,美和善有著內在的聯系,可以說有的人甚至提出來,美高于善,即真善美是一個臺階,我覺得這是一種值得學習的理念。


就生活而言,高雅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高雅需要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的提升,要做到儀容儀表的整潔。要達到高雅,需要發展對藝術品的鑒賞力,沒有鑒賞力就會不理解藝術品的內在邏輯。


高雅需要判斷力,也就是鑒賞力的經常性修養,需要和藝術品聯系起來。所以這就促使很多慈善家倡導鑒賞力,建設大型博物館,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

640.jpg


元融無界,善與人同

我們現在進入到了新的時代,這個時代有一個潮流,其中一個是“大地藝術”,一個是“鄉村振興”,并且二者正在進行結合。


結合的典型是,日本正在興起一場大地藝術祭,其中的領軍者是日本的福武總一郎、北川富郎,他們和我是好朋友,我也多次去參觀。


而在中國,我們有美麗鄉村。原來鄉村主要做農家樂,而現在,網上有許多人展示鄉村的美麗、鄉村的藝術創造,藝術家進入了鄉村。


福武總一郎先生給我說了一句很形象的體會:大地藝術必須與藝術珍品結合才會產生極大的張力。沒有這樣的藝術作品,就無法體現世界性的張力。


因此,我認為,大地藝術和藝術珍品結合,才會產生出極大的張力。大地藝術不是排斥我們現在的經典的藝術品、文物,而應該把文物和大地藝術、鄉村振興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產生出產生出巨大的張力。這個過程中,慈善需要進入藝術的殿堂,因為鄉村振興慈善需要展示出藝術的張力。


對于上海來說,舉辦這樣的活動,推動藝術的交易,實際上是正在引領我們時代的潮流。


上海的這次活動,其實是引領著巨大的社會運動,它背后依托的是中華民族的復興,當然它更長遠地依托的是文明的轉型,從工業文明向著新的文明躍升。


元融無界,善與人同。善和藝術正在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是高質量發展階段、新的時代、新的文明的發展趨勢。讓我們都來擁抱它,開發它,拓展它,也融入其中,獲得我們自我的提升,獲得產業與經濟的發展。謝謝大家。

64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