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全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服務團、上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在上海共同舉辦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助力公益慈善事業?促進社會治理創新”主題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參加會議。中央統戰部有關部門,上海市委統戰部、上海市長寧區委主要領導同志出席會議。
上午主題研討環節,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院長分別發表了“踐行慈善初心使命助力共同富?!?、“新善工程和社會治理創新”的主旨演講。以下為發言文稿整理,文章經過編輯,但盡量保持了王院長現場演講的核心內容。
十分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交換我對于“新善工程”與社會治理創新的心得。我今天的發言的題目是“心善工程與社會治理創新”。
新善工程,是一次歷史性的行動。新善工程要求我們志愿行善,教育行善,科技助善,金融向善,這意味著,全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服務團將開啟中國公益界的新篇章,新善工程將匯入并引領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的時代洪流。
這樣說的原因如下。
首先,我國慈善事業進入到了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個發展階段的主題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時,國家也進入到了善經濟發展的時代。
中國從2019年開始,全世界從2011年開始,整個人類進入到了人均GDP1萬美元的發展新階段。
從2019年到2021年連續三年,中國已經扎扎實實地達到人均GDP1萬美元的標準。毫無疑問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高度發達的生產力,高度概括和形容這一時代的主題,就是經濟向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商業向善,科技向善。
在這樣的歷史時刻,慈善的地位非常重要,這種重要地位表現為社會價值開始日益引領經濟價值的發展。
以世界商業文明為例,世界人均GDP到達1萬美元,生產力高度發達后,世界商業文明的基本發展態勢也在發生變化。起初是“有與沒有”的對立,在商品短缺的經濟形態中,有商品比沒有商品能獲得更高的利潤;而后演變為“多和少”的對立,生產商品的數量越多,得到的利潤就越多;而現在,我們關注的焦點在“好和更好”。所有人共同向好,就能共同獲得更高的利潤。
英文中“好”和“善”是同一個詞;在中國,好和善也是緊密聯系的。商業文明曾經以盈利為目的,而現在為了使自己更好地發展,必須讓他人也向好發展。由此,商業文明的邏輯發生了改變。這是當今時代商業文明發展基本的態勢,也就是善經濟的發展態勢。
在力爭向善發展時,善經濟的時代就來臨,時代的邏輯發生了改變,此時財富的內在邏輯也發生了轉型:在原來,經濟價值決定社會價值,通俗地說就是沒有經濟條件,什么事也辦不了;而現在,僅僅有經濟條件是不夠的,社會價值在其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向善”不是簡單的口號,而是非常重要的時代基本課題,也是時代發展的基本趨勢,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大事。
其次,中國慈善有著自身獨特的邏輯。中國推崇天下為公,百善孝為先,家國情懷,我們有一系列關于自身的邏輯。接下來,我主要從經濟、政治理念和社會倫理三方面對中西文化進行區分。
在經濟上,中國與西方世界相區別,我們的理念是天下為公,我們基本信仰的是民生為本、民生主義,我們重視的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而在西方,private“私人”是神圣的,這稱作自由主義。自由主義會導致兩極分化的馬太效應,產生二八規則,富者更富,貧者更貧。
中西在至善的政治理念上也有區別。在中國文化中,我們認為政府是必要的善,有公德、有能力的人才能勝任官員,因此通過科舉考核來決定官員的晉升。士大夫的價值觀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種天下觀是關于普羅眾生的。
而在西方文化中對政府的認識是,官員應當由選票選出,民主取得,注重選票。在種族內部實行這種方式體現的是人人平等,但是對外部實行時會有多重限制,存在不平等現象,如種族主義等等。
社會倫理上,中西也有較大的不同。中國提倡百善孝為先,講求家國情懷;而在西方,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父母與子女沒有區別,與中國的倫理存在著重大的區別。
由于這些差異的存在,在中國行善和在西方行善,在行為方式上、組織方式上、結構方式上會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慈善的深層邏輯,其實是共享和均等,中華文明在生產方式中沒有奴隸制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中國不鼓勵兼并,不鼓勵人民流離失所,具有牢固的社區結構,家國天下的一體觀。在《詩經》里有“于我公田,遂即我私?!钡木飩鹘y,就是公和私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體現。
中國有非常發達的自耕農傳統,黃宗智先生稱之為“新型的小農經濟”。中國實現了沒有資本主義的現代化,也沒有發展無產階級赤貧,再形成一種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在這種環境中,做公益慈善事業,就有著善經濟開拓的使命,就有創造發達的社會經濟的歷史擔當。
因此,新善工程的使命極其宏大。我們應該在社會政策主導下進行自覺的社會奉獻。要盡量避免兩極分化,擔當起引領的責任,做自覺的奉獻。
同時,要做到共享,把慈善和社會的和諧度結合起來,在共享中形成良善的社會治理機制,在共享中提升社會倫理與道德水平,與社會政策形成深度的融合。特別是老齡社會到來的生活型社會服務業,更需要一套倫理、慈善的支持。
社會價值是多項生活性服務業的基本倫理。慈善有豐富的資源,我們上萬億的善款,幾千萬人就業的資源,幾億志愿者服務的潛力,都等待我們進一步的開發。
慈善需要更為廣泛的社會創新。新善工程是一項巨大的社會創新工程,能夠形成社會服務業的混合和融合,讓生活型的服務業得到更快的發展,讓社會企業得到很好的發展,并且形成鄉村振興的新局面,開啟公益創投的新形態。
我們需要抓住善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期,實現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密切合作,通過ESG的發揚來實現各種各樣的轉化;同時也要注意做好專業化和平臺化,注意購買政府服務,把宏觀政策向鄉村振興集聚,與老齡化之間形成積極的互動,特別要注意落實在社區,讓社會治理體系在基層得到更好的落實。最后,祝新善工程,在開創有中國特色的慈善事業發展道路上做引領者、引導者!謝謝大家。
專家
■ 王振耀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
民德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