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截至2021年底,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理事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已累計捐資25.83億元、資助25.67萬名青年學子,為20多萬個家庭減輕了經濟負擔。在這些受資助學子中,已有近15萬名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成為家庭的支柱、行業的尖兵、國家的棟梁。
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理事、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邊海燕與涇靈燕寶小學的孩子們親切交流
“光彩事業是先富幫后富的崇高事業。此前,中央統戰部制定并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新時代光彩事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為新時代光彩事業找準新定位、擔當新使命指明了方向,也為公益組織開創光彩事業新局面明確了目標,確定了方向?!敝袊獠适聵I基金會理事、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邊海燕表示。
邊海燕與丈夫黨彥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于2011年1月19日共同發起成立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將公益慈善事業作為她與家庭孜孜以求的光輝事業。夫婦二人每年拿出企業10%的利潤注入基金會,長期致力于教育助學、環境保護、糧食安全、醫療、養老、抗擊疫情、人才培養等領域,積極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擔當奉獻。
傾心教育助學 斬斷貧窮根蔓
“扶貧必扶智”。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寧夏屬經濟欠發達地區,是國家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其中的六盤山連片特困區更是貧中之貧。為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號召,邊海燕本著“真扶貧、扶真貧”的思想,帶領基金會全身心投入到以教育助學為重點的公益慈善事業中,致力于通過“造血式”扶貧模式,挖斷代際“窮根”。
自2011年實施教育助學項目以來,邊海燕夫婦多次到受資助地區的學校和家庭走訪調研?;饡慕逃鷮W不僅給予困難學生經濟上的資助,更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鼓勵與鞭策。邊海燕夫婦與理事會成員反復研究,對寧夏深度貧困的14個縣區、8個鄉鎮考上大學的孩子進行資助,每人每年4000元,直至完成學業,并對其他縣區部分貧困高職、中職、高中生進行資助;同時將“助學金”改為“獎學金”,把資助變為獎勵和鞭策,力求讓每個受助孩子能夠在公平的環境中有尊嚴、更自信地健康成長,依靠知識改變命運,進而帶動整個家庭擺脫貧困。
此外,在邊海燕的建議下,基金會與相關銀行合作,在全國首創為受助學生特制獎學金銀行卡,每年定期將獎學金直接打到卡上,實現了點對點精準發放,讓孩子們更加便捷地獲得獎勵、安心上學。
為受助學生發放燕寶獎學金
基金會傾情教育助學,碩果累累。截至2021年底,已累計捐資25.83億元、資助25.67萬名青年學子,為20多萬個家庭減輕了經濟負擔。在這些受資助學子中,已有近15萬名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成為家庭的支柱、行業的尖兵、國家的棟梁。如今,燕寶基金會的教育助學項目已發展成為全國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受益群眾最多的教育助學項目之一。
當前,中華民族的“小康夢”已經實現,鞏固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成為新的時代課題。為進一步發揮教育助學的“杠桿”撬動作用,激發內生動力,邊海燕夫婦決定,自2021年起對寧夏考上二本及以上大學的學生進行獎勵資助,每年捐資約6億元、資助13.45萬名學生,力爭為國家和地方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努力推動地區均衡發展、促進共同富裕。
夯實基礎設施 筑牢脫貧根基
寧夏中南部地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山大溝深,無法改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相對短缺的基礎設施影響了鄉村群眾的生產生活。為改變這種狀況,2011年,寧夏實施生態移民重大戰略,將其中35萬貧困群眾從條件極端惡劣的大山中搬出來,為他們建設新家園。邊海燕積極響應寧夏黨委政府號召,帶領基金會捐資1.63億元,在全區5000人以上的生態移民扶貧安置區捐建了9所學校和17所衛生院,學校和衛生院的硬件條件在寧夏農村屬于一流水平,為近萬名移民區學生、10多萬移民和周邊群眾就近就醫就學創造了良好條件,也為他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提供了強大信心。
此外,邊海燕夫婦還深入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先后對寧夏同心縣、原州區、西吉縣3個貧困村實施“一對一”結對幫扶,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解決用水、農機配置等方面給予支持,有效改善了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未來,燕寶基金會將持續助力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創新產業模式 添翼鄉村振興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邊海燕夫婦帶領企業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主動融入國家和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對荒漠化土地實施生態治理,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同時,又創新地在恢復生態基礎上一體化發展新能源和現代農業,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產業優勢,帶動鄉村經濟發展,促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農民就業增收。每年枸杞農業和光伏組件清潔等勞務用工約8萬人次,為每個農戶增收4萬多元,有效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生態修復讓農村美起來,發展經濟讓農業強起來,產業帶動就業讓農民富起來,促進了鄉村全面振興。
情系家國安危 勇擔社會責任
邊海燕不斷創新公益慈善實踐,勇擔社會責任,傳播社會正能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她帶領基金會團隊第一時間投身抗疫,先后捐款捐物20余次,累計捐贈5904萬元,大力支援疫情防控;當得知河南省洪澇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時,她向災區捐款3000萬元,用于災區災后重建;她與先生黨彥寶為響應國家“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發展”戰略號召,投資100億元,打造了包括萬戶居家式養老社區、大型三甲綜合醫院及一站式優質教育資源的“醫、養、教”相融合的創新型康養基地。項目已基本建成,2022年將整體投入運營,全面發揮社會效益,將為寧夏及周邊地區群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優質醫療、養老服務,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既為政府分了憂、又為社會減了負,體現了慈善家的價值和擔當。
十年深情承諾,十年溫情陪伴,十年精準幫扶。邊海燕帶領燕寶基金會在書寫新時代光彩事業華章的道路上扛起了責任,奉獻了光熱,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認可,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中國消除貧困獎”“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光彩事業國土綠化貢獻獎”等榮譽稱號,她個人也先后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寧夏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人物”。
光彩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面向新時代新征程,邊海燕表示,將以《意見》為指引,繼續帶領燕寶慈善基金會踐行新時代的光彩精神,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努力為實現共同富裕添磚加瓦,為共圓偉大中國夢再立新功。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統籌:高華俊
責編:李靜 張棟
編輯:張穎姿
文章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來源:中國光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