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動態 |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成立全國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工作專家組的通知》
2021-12-23 4022

一周兒童動態

2021年第51期 | 總第570期  


政策文件

全國|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和《“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

全國|婦幼司印發《全國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訓項目培訓大綱(2021年版)》

全國|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成立全國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工作專家組的通知》

 

保護救助

全國|2022 寒假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在京啟動

12月14日,全國婦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中國關工委等12部門在京共同啟動“把愛帶回家——送法到家 讓孩子健康成長”2022寒假兒童關愛服務活動。本次活動以宣傳貫徹家庭教育促進法為主線,引導廣大家長依法承擔實施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有效監護、正確教育、積極陪伴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面向廣大兒童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社會散居孤兒等,深入開展思想引領、家教指導、安全保護和慰問幫扶,動員各方力量為廣大兒童辦實事、解難事,彰顯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山東|“依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十大案例”發布

日前,山東省“依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十大案例”發布會在濟南召開。本次發布的十大案例涉及家庭暴力、未成年人保護、婚姻家庭權益、女職工權益、農村婦女權益等多方面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維權過程突出法、理、情相結合,充分體現性別平等意識和兒童優先原則,特別是實施對未成年受害人心理問題的司法救助、落實《民法典》“家務勞動補償制度”、對網絡犯罪行為定罪量刑等案例,為今后辦理同類案件或解決婦女兒童權益重點難點問題提供了典型示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川巴中|“三重保護”救助因案致困未成年人

為切實加強對因案致困未成年人全面保護,四川省巴中市通過“政府保護+司法保護+社會保護”方式,對因案致困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開展多元化綜合救助。同時,巴中市還建立了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詢問救助和救助案件回訪機制,社會服務機構、慈善組織、志愿者等幫助受害未成年人解決生活困難、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具體問題20余個,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被害人的權益。

 

河北滄州|首批市級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揭牌

為扎實推進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落地落實,著力構建滄州市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預防和減少該市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12月13日,滄州市首批4家市級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在河北人才(滄州)服務中心揭牌。

 

生活保障

青海|建立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1.2萬困境兒童受益

12月17日,據青海省民政廳消息,該省民政廳、財政廳聯合印發通知,再次提高全省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2021年全省平均每月有1.2萬余名困境兒童受益,全年累計支出5000萬余元。據悉,青海省除對困境兒童實施基本生活保障以外,對父母外出打工3個月以上的農村留守兒童進行關愛和保護。同時充分發揮各級民政及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和村(居)兒童主任的作用,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強化各類困境兒童信息動態管理,及時更新完善“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數據,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不斷提升各類困境兒童精準保障水平與關愛保護能力。

 

教育發展

全國|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電視電話會議精神,12月14日,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扎實做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通知要求強化疫情防控政治責任。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責任,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堅持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相結合,完善疫情防控技術方案,強化疫情防控重點環節督導檢查,從嚴從緊科學精準扎實做好今冬明春教育系統疫情防控。

 

全國|加強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推動與“雙減”政策銜接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對加強教育App管理推動與“雙減”政策銜接提出明確要求。通知指出,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完成中小學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審批前,暫停中小學線上學科類培訓App的備案工作;已備案的相關教育App暫時從平臺下線。下線的相關教育App提供者獲得中小學線上學科類培訓許可后,在平臺補充許可信息,提交恢復備案申請,經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通過后恢復上線;未獲得中小學線上學科類培訓許可的,撤銷備案。

 

數據追蹤

全國|中國中小學聯網率達100%

“2021全球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大會”16日在北京舉行。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會上表示:目前,中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達到100%,出口帶寬達到100兆的學校占99.9%,99.5%的中小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教育信息化條件明顯改善。

 

醫療健康

全國|中國殘聯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現“應救盡救”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確保殘疾兒童家庭求助有門、救助及時,全國殘聯系統按照中國殘聯黨組統一部署,將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應救盡救”納入中國殘聯“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任務,主動創新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抓緊推動落實,取得積極進展。截至11月底,全國已有33.2萬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救助,超過2020年全年接受救助的總量(28.4萬),殘疾兒童受益人數明顯增加。但同時,目前仍有個別地區存在受理救助申請不及時、持居住證兒童申請當地康復救助難等問題。

 

重慶|將提高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保障水平

12月14日,重慶市召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十四五”時期,重慶市將提高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服務質量和保障水平。重慶市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重慶市將進一步落實醫保報銷和殘疾兒童篩查、診斷、轉介等工作。建設省級殘疾兒童康復中心,為殘疾兒童開展系統、科學評估,建立健全殘疾兒童康復效果評價體系。同時,加強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信息化建設,讓數據多跑路、讓殘疾兒童家長少跑腿;搭建定點服務機構與專業院校合作平臺,引導殘疾兒童康復專家與康復機構“結對幫扶”。此外,還要持續關注殘疾兒童家長、親友心理健康,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情緒疏導等。

 

云南|助力長高夢,“成長天使基金”將每年為云南3歲至15歲貧困矮小青少年兒童提供醫療救助

12月11日,“感恩有你 助力長高夢想”為貧困矮小兒童愛心救助公益義診關愛行動、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定點醫院救助貧困矮癥兒童揭牌儀式在昆醫大附一院舉行。雙方規定,通過“成長天使基金”對矮小及小胖威利綜合征患者開展醫療救助。每年捐贈一定數量生長激素藥品,用于云南省3歲至15歲貧困矮小青少年兒童醫療救助。

 

國際資訊

印度近萬名兒童在疫情期間成為孤兒,超500人被遺棄

據《今日印度》13日報道,印度最高法院日前審理了一起案件,涉及因失去父母一方或雙方而受到新冠疫情不利影響的兒童,而印度兒童權利保護委員會提供的一份證詞中顯示了重要信息。該委員會指出,從2020年4月起至2021年12月7日,已有9855名印度兒童成為孤兒,132113名兒童失去了父母中的一方,此外還有508名兒童被遺棄。

 

公益動態

全國|元保捐贈2億保額保障,護航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近日,互聯網保險經紀平臺——元保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起的“一村一園∶山村幼兒園計劃”教育公益項目牽頭下,與地方教育局合作,為偏遠低收入村落的幼兒園師生捐贈保險,以提升留守兒童的家庭抗風險能力,避免“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充分發揮保險在社會風險保障及促進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據了解,元保為“一村一園”定制的保險捐贈項目將持續3年以上,覆蓋近萬名幼兒園師生。今年首次捐贈選在了江西省吉安市下轄的井岡山市和遂川縣,為當地“一村一園”項目的幼兒園師生捐贈兒童專屬的“元?!ぐ残某砷L?!焙徒處煂俚摹霸!ぐ残慕虝!?,保額總價超過2億。

 

河南|大黃蜂品牌聯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向河南捐贈100萬元關愛兒童成長

12月10日,大黃蜂品牌攜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Hello小孩”公益項目,向河南捐贈人民幣100萬元,關愛兒童成長,為孩子們送上愛心套餐包,并在新鄉市衛輝市第六完全小學舉行“Hello小孩”愛心套餐發放儀式。 

 

江蘇南京|康寶萊第三家“天使聽見愛”專項基金康復閱讀館落地南京

2021年12月15日,江蘇南京——康寶萊中國今日宣布其第三家“天使聽見愛”專項基金康復閱讀館在南京江寧人中人特殊兒童康復部正式落成。該康復閱讀館是康寶萊“天使聽見愛”項目2.0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幫助聽障兒童培養閱讀習慣,有效提升聽覺言語能力。  


聯系我們:

與中國公益研究院合作交流請掃描二維碼或留言

微信號:lijing1467

微博號:中國公益研究院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